楊巧蘭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輕松、愉快的學習情境尤為重要,教師必須精心設計閱讀教學環節,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初中語文閱讀情境化設計要根植于文本學習的基礎,明確初中生認知遷移的維度,深入剖析初中生認知成長的規律,積極強化對學生語言理解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在提升學生思維發展和審美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好的教師不能拘泥于對知識的簡單傳授,而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去發現真理。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化教學的設計要立足于文本閱讀,有效創設應用情境,引領學生披文入境,讀出自己的感受,寫出自己的見解,在強化個人體驗的基礎上推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在文本閱讀應用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推進學生的自主閱讀,強化學生的個人體驗。例如,在朱自清《春》一文的閱讀學習中,首先,用情境的創設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廣闊的空間。教師在披文入境的閱讀指導工作中要尊重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的需求,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去閱讀文本,將個人理解以批注的形式記錄下來,進而形成學生的個性化體驗。然后,在統整意識的建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建構整體化閱讀思路,立足文本整體思路和結構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和系統化的個性學習與探究,保證知識學習的系統性和統一性。如對于文本中語言的品析,要擇取其中表現某個事物的語言進行對比品析;對于文本思路的理順,要抓住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進行深入剖析;對文本中情感的體會,要借助于修辭手法的運用,深入體會文本中語言的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表達效果。實踐證明,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能夠適時地在蘊含作者情感的地方展開情境創設,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體悟文章情感。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既不能“閉門造車”,更不能“紙上談兵”,要將閱讀學習融入社會生活中去,結合個性體驗獲得對于文本、生活、社會的認知和感悟。
例如,在《散步》一文的閱讀學習過程中,情境化設計依托群文閱讀的人文化基礎,強化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兩線組合,模擬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化體驗中,強化對文本思想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首先,指導學生閱讀文本,初步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感悟其中關于親情、生命、責任的文本解讀。然后,指導學生查找類似的文學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和情感定位去捕捉其中的親情以及對于生命的感悟。最后,引領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定位其中的某個點進行深入品析。如在《散步》一文的情境閱讀中,學生將印象定位于作者背母親、愛人背孩子散步的情形,這個情形讓人們看到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孝道,也看到了作者和愛人肩上的責任。這是生命的延續,也是親情的流露。一幅簡單的畫面勾勒出人世間最真、最美、最純的親情。閱讀情境化設計通過生活情境的設定和思維引領,指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尋找真理,把握思想,提煉精髓,讓學生對文本閱讀的理解“有根”“有魂”。
著名特級教師沈大安指出,閱讀要跳出課本、跳出課堂、跳出語文去進行,要讓學生在思考中啟迪智慧,獲得知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設計的思路要在語用情境的創設中定位專題閱讀,讓學生在“一切知一點”的基礎上實現“一點知一切”,尤其是在專題閱讀的過程中要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在以讀促寫中實現“讀寫共生”。
例如,專題閱讀中《學會記事》的寫作練習,從《秋天的懷念》和《散步》兩篇關于回憶和生活的主題閱讀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經驗融入語用情境。首先,要引領學生綜合閱讀分析單元主題文本中關于記事手法的不同表達方式。指導學生對比《秋天的懷念》一文定位于作者細膩情感的表達,《散步》一文定位于輕松、自然而又深感責任重大的復雜的情緒變化。綜合兩篇文章蘊含其中的情感基調,讓學生在語用情境的對比中感受記事手法的不同表達效果。然后,分析文本中真情實感的表達技巧,指導學生學習專題閱讀中表達方式的經驗,捕捉文本中關于記事體裁的表達技巧。如選材的恰當和嚴謹、語言的精練和細膩、情感的真摯和豐富等。專題閱讀與語用情境的融合,推進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練習,在練習中提升。最后,對學生語用情境的練習效果進行針對性評析,指導學生采用披文入境的方式對于自己的作文或者同學的作文進行代入式的深入剖析,將語用練習與文本的閱讀進行科學對比和巧妙整合,實現在學習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構建多元情境,讓學生在多元的氛圍和拓展的思想領域中豐富閱讀體驗。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在多元情境的創設中讓學生以披文獲真知,以思考獲真情,在情境的感悟和思想的錘煉中實現對于文本的全面、深入的科學閱讀。
例如,在蒲松齡的《狼》這篇古文閱讀教學中,多元情境的創建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分別從語言、情感、思想、結構等方面對文章進行針對性剖析,幫助學生建構多元化閱讀的認知思路,積極推進學生多元化閱讀的深入性和有效性。
在多元情境的設計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進行專題化分組。對于語言的剖析引領學生采用披文入境的方式,針對性地分析文本中語言表達的技巧,品析古文語言言簡意賅的特點。對于文本思想和情感的分析中,指導學生選擇其中的關鍵字詞進行深入分析,在以情動人中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深化對于文本思想和情感的提煉。尤其是在剖析文本體現狼的兇狠、貪婪、狡詐性格的情感表達中,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認識到社會中有好多這樣的人,我們面對他們時應該學會勇敢;同時還要清醒,不能幻想“狼”會忽然變得善良、知足,要正確認識遇到的危險;此外,在剖析文本結構的過程中,學習文本語言表達的條理性、結構的明晰化,尤其是依托多元化情境的設置,指導學生選取關鍵性的語句將故事的梗概交代清楚,深入體會文本簡潔的語言留給讀者廣闊的思考空間,讓整個故事更加耐人尋味的高超的藝術技巧。
總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情境化設計方向的探究中,教師要立足于生本教學的理念,在文本學習中體現自主、開放的教學思路,引領學生在應用、生活、語用和多元情境的創設中建構閱讀思維,在披文入境中探究文本的內涵,在以情動人中促進讀寫結合,在自主探究中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作者簡介: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梁徐初級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