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敏
摘? ?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依托語文教學,開發“1+X”課程體系是推進教育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有效手段?!?+X”課程體系以國學經典和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1+X”課程體系? ?小學語文? ?國學經典教學
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的根本任務,學校教育的方向是塑造學生行為的重要因素。在當前推行全民閱讀、打造書香校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背景下,“1+X”課程的建設與實施尤為重要。一方面,“1+X”課程屬于“大語文”的范疇,對學生深入學習語文知識、開闊視野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1+X”課程的建設是學生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古典文學之美、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本文重點探究“1+X”課程體系建設下的國學經典教學。
一、“1+X”課程體系的定義
“1+X”課程體系是基于學校特色發展提出的新課程體系,“1”是指國家基礎課程,是教學的基礎,也是課程建設的重要載體之一;“X”是小學語文基礎課程的拓展與延伸,主要包括國學經典、優秀傳統文化、閱讀素養和行為習慣養成等多個層次的內容?!?+X”課程體系的提出與實施有助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語文課程與德育有機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語文素養,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開展國學經典教學的意義
國學經典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的文化瑰寶,也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內容。將國學經典納入語文課程體系,既是語文教學的需要,也是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首先,開展國學經典教學有利于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已經接觸過很多國學經典作品、國學文化,具備一定的認知基礎。進入小學階段后,通過進一步的學習與領悟,學生對國學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已經初具水平。開發“1+X”語文課程體系,將國學經典形成系統化、模塊化的學習,有助于學生深入學習國學經典,提升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進而使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的生活。
其次,開展國學經典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與知識水平。國學經典是我國悠久歷史的積累,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正確的引導與有效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文化素養和知識水平的提升。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偏小,認知處于發展初級階段,是個人素養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學經典教學對學生個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單純的語文學習枯燥乏味,教師在教學中穿插經典的學習,將歷史故事融入語文學習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國學經典在塑造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方面都具有獨特的優勢。
三、開展國學經典教學的策略
當前,很多學校在課程建設的深化與拓展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沒有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诖?,在語文課程基礎上建設“1+X”課程體系,實施國學經典教學尤為重要。
(一)激發學生學習國學經典的興趣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弱,加之現代語言與文言文語言環境的不同,很多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興趣不濃,造成閱讀、領悟效率不高。因此,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強化學生的領悟能力尤為重要。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年齡結構與認知規律,采取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教學步驟,逐步讓學生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
低年級的國學經典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國學啟蒙入手,如《三字經》《千字文》等,這些內容語句簡短、結構清晰。在背誦與領悟的過程中,教師要密切結合創作的情境,結合生活中的小故事進行“激趣”。例如,在誦讀“子不教,父之過”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家庭中受到批評的感受,正面引導學生認識為什么會受到批評,如果父母不及時批評糾正會產生什么后果。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國學經典的實用性,進而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國學經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課內課外相結合
語文課程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是學生獲取母語知識、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文質優美、朗朗上口的經典古詩詞。這些古詩詞是編者精心挑選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經典,學習這些經典作品對塑造學生的個性、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推行“1+X”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渠道就是依托語文課程,深入開展國學經典教學。因此,在開展國學經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國學經典教學內容與語文教學內容進行連接,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例如,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開展古詩詞誦讀活動。在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篩選具有代表性的詩詞,將詩詞任務分解至早讀課,讓學生在誦讀中品讀古詩詞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依托課后延時服務時間,指導學生品味古詩詞內涵,感受古詩詞的韻味與意境。
(三)開展國學經典專題教育
由于當前語言學習環境的影響,為進一步發揮國學經典的魅力,教師要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深入依托教學契機與節點,開展國學經典專題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傳統節日,進行專題教學。
例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開展文化體驗活動。杜牧的《清明》、王安石的《元日》、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都是與傳統節日相關的經典作品,這些作品蘊含著濃濃的親情與友情。其次,教師可以結合德育滲透經典禮義教育,培養學生謙虛禮貌、助人為樂、言行合一的優良品質。如明代于謙的《石灰吟》、顏真卿的《勸學》、鄭板橋的《竹石》、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等,都是蘊含深刻哲理的經典作品,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積極的意義。最后,教師可以結合誠信教育,滲透經典教學,引導學生從小養成講誠信的美德。如一諾千金、一言九鼎、金口玉言等,都是來源于內容生動感人的傳統故事,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誠實、誠信的優良品質。
(四)開展國學經典專項考核與評價
有效的評價是衡量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國學經典的誦讀與學習需要科學的評價與考核,從而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首先,將誦讀活動納入課程體系,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誦讀活動進行科學的評價,使誦讀活動更有效地落實。其次,定期舉辦國學經典誦讀展示活動,并進行評選。學??梢栽诿繉W年舉辦班級、年級、校級等不同層次的誦讀展示會,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編排國學經典的文藝節目、布置國學文化環境,進一步感悟國學經典的深刻內涵。最后,及時激勵并肯定國學經典誦讀給學生帶來的點滴變化。如生活智慧的展現運用、言行舉止的逐漸規范、口語交際與作文能力的不斷提高等,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加以肯定,激勵學生堅持國學經典誦讀。
總之,國學經典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渠道。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刻認識到國學經典的積極意義,在教育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使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國學經典學習汲取文化營養、豐富情感,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永太.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12):154.
[2]李如良.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基礎教育論壇,2020(7):39.
[3]鄧凡生.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9(11):102.◆(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第十二小學)